香港深水埗:这里的公屋港味儿很正

来源:品途旅游网 发布:2015年07月07日 作者:admin 人气:401

  深水埗位于九龙半岛西部,是新移民较多的一区。电影《桃姐》就在这里取景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这里制造业与家庭式轻工业兴盛,而石硖尾工厂大厦就是这些“山寨厂”的集中地。后来工业北移,导致了深水的一次“将死”。此后,这里开始用文化产业重新激活老社区。作为一个“上楼”艺术村,如今也是迎来送往。

  将死才被记起

  “你是特意来这里的吗?”实验剧团“啦啦队”的监制陈小姐问我,好像这个地方如果不是有心,很难有一场偶遇。的确,如果不是友人带我来深水埗区研究公屋制度,恐怕我就会错过这个略显偏门的老港社区,也不会探访这个位于白田街的老建筑——现为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(JCCAC)。

香港深水埗:这里的公屋港味儿很正(组图)

  原来的厂房现在的JCCAC 工作室

  在四面纯黑、由天井改造的“黑盒剧场”里,和众街坊看着剧团新戏,就像一场先锋家聚。 戏里,两个女人扮演原子弹,用粤语探讨着死亡与纪念:“你怎么不去死?不死,谁会记得你。”这一句暗合了深水埗的命运,它是“将死”了几次,才被人记起,然后复活的。

  深水埗位于九龙半岛西部,行政区划包括了石硖尾、荔枝角、长沙湾等,是新移民较多的一区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这里制造业与家庭式轻工业兴盛,而石硖尾工厂大厦就是这些“山寨厂”的集中地。麦兜妈妈般勤奋的女工,在这些地方塑造出了香港精神。后来工业北移,导致了深水埗的一次将死。工厂倒闭,大厦空置,行人稀少,居民失业。




  2008 年,石硖尾工厂大厦被活化成艺术中心重新开放,文化产业重新激活老社区。中心的设计尽力保留原石硖尾工厂大厦粗朴特色,地面仍是“石屎”质地,进出电梯迎面就是当年的机床,如现代雕塑般摆放,原有的厂房名字也多被保留。引进实验剧场、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后,这里变成了一个“上楼”艺术村,如今也是迎来送往。

  有人情味的公屋

  看完戏,我决定就近去正在保育的公屋美荷楼看看。从工厂大厦出来往西南方向走, 经过几座色块剥落的老屋,抬头看窗口伸出来的晾衣杆和护老院招牌,才反应过来,深水埗也是电影《桃姐》的取景地,电影里特意拍到的路牌“医局街”也在附近。这个角度的深水埗,的确像一个老去的社区。它是公屋区,但发迹的年轻人已经搬出,剩下许多60 岁以上、享有公屋回收豁免权、不愿去新社区的老人。“这是不为人所熟悉的香港,我觉得这地方的居民与商户之间充满温情,很有人情味。”导演许鞍华说。如电影,老港公屋里的人情味在安老院里,正以另一种方式在深水埗延续。

香港深水埗:这里的公屋港味儿很正(组图)

  深水的公屋和护老院是电影《桃姐》的取景地

  公屋,伴随着香港本土意识觉醒的七八十年代一起演化,成了一代人放置集体回忆的空间,是那代移民培育香港身份认同土壤。所以当公屋进化得更像现代小区的时候,有人反而说: 这些演变不就是现代化和个人主义的结果嘛,让人们疏远!公屋的出现,直接原因是1950 年代那场几乎将深水埗置于死地的大火。那时深水埗还是一片移民集中的棚屋区,大火让5 万多人流离失所,港英政府不得不制定针对中下阶层的住房政策。

  深水埗因此成为香港公屋制度的试验田,社区和生活希望一起就地复活。美荷楼是现存的最后一座H形徙置大厦,是大火之后建起的第一批公屋,同期公屋清拆重建,而它作为香港公屋计划开始的标志保留,2008 年透过“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”转化成青年旅舍。现在的美荷楼还包得严严实实的,只有大幅蓝图挂在正面,保留了当年的质朴,原有的中英楼名也仍在外墙上。旅舍预计年底运营,除了更新消防设置、增加无障碍通道外,原是公共空间的中座大楼,将设透明观景电梯,届时二楼还会有“美荷楼生活馆”,展览当年的公屋生活,也有“美荷楼旧居民网络”计划,寻回老邻里和老故事。



去香港旅游要多少钱

去香港旅游要多少钱